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口车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进口量累计达到70.5万辆,这一数字标志着我国汽车进口量已连续四年呈现下滑态势。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进口车市场的波动,更凸显了国内汽车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自2014年进口车销量达到峰值以来,受市场需求变化、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进口汽车销量持续走低。从2020年的接近百万辆,到2024年的643,662辆,进口汽车销量同比下滑了16.3%。这一趋势在2024年尤为明显,除4月销量略高于2022年同期外,其余月份均表现不佳,特别是8月至12月,进口汽车销量连续五个月同比下滑超过2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口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何索佳指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上升,是进口车市场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自主品牌单月市场份额已超过六成,显示出其在产品质量和市场地位上的显著提升。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认可度的提高,也体现了自主品牌对进口车市场的强烈替代效应。
在2024年,国内车市面临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但主流自主品牌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比亚迪、奇瑞集团等多家自主品牌超额完成了年度销量任务,为品牌的电动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杨虹表示,随着自主品牌的不断创新、产品布局的丰富以及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成功转型,自主品牌已经逐渐摆脱了“以市场换技术”的阶段,并在部分技术领域取得了市场领先地位。
从车型结构来看,2024年进口汽车的三大车型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轿车、SUV和MPV的销量同比分别下跌了17.15%、15.71%和13.48%。在排量方面,1.5—2.0L排量区间占比最高,稳定在41%,相比2023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新能源车在2024年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进口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降了47.13%,而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却同比增长了35.5%。这一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进口汽车市场的波动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崛起。
面对新车市场日益激烈的“价格战”,进口汽车价格也在发生变化。尽管过去十年进口汽车报关单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自2024年3月份以来,进口汽车报关均价首次低于2023年平均报关单价,并持续下滑至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考虑到当前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和单月汽车进口量,2025年汽车进口量有可能在2024年的基础上继续下滑。何索佳认为,汽车产品竞争力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参考因素。随着国产汽车品牌在产品迭代速度和技术创新突破上的不断发力,它们赢得了更多市场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更高需求。
综合整理自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