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激烈竞争落下帷幕,韩国市场分析机构 SNE Research 公布的数据,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变革的产业图景。在这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 “大考” 中,中、韩、日企业上演的 “三国杀” 格局分化加剧,中国厂商强势崛起,韩国及日本厂商则面临市占率下滑的困境。
中国企业市占率稳步攀升,引领全球
2024 年全球上牌的电气化车辆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 894.4GWh,同比增长 27.2%。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 6 席,市占率合计达 67.1%,且这一比例从 2022 年的 60.4%、2023 年的 63.5%稳步提升,持续刷新纪录。若算上十强之外的中国电池厂商,市占率很可能超七成。
6 家中国企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欣旺达和国轩高科更是实现逾 70%的同比增长。宁德时代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巩固市场地位;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随自家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而上升,2024 年电动汽车累计销售 427 万辆,同比增长 41%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为中国电池企业提供了强劲支撑。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 1288.8 万辆和 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4%和 35.5%。
欧美市场降温,日韩厂商受挫
反观日韩企业,松下和三星 SDI 装车量罕见地出现两位数下滑,韩国三大电池厂商 LG 新能源、SK On 和三星 SDI 合计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23.1%降至 2024 年的 18.4%。松下高度依赖特斯拉,而特斯拉销量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直接影响松下业绩,其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6.1%降至 3.9%。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主要依赖欧美市场,自 2023 年下半年起,欧美电动汽车市场降温。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欧盟乘用车销量微增 0.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 5.9%,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下滑 6.8%,通用、福特、大众等欧美车企放缓电动化转型步伐,韩国电池厂商深受冲击。三星 SDI 电池主要配套宝马、Rivian、奥迪等车企,奥迪 Q8 e-tron 销量下降,使其电池搭载量同比下降 30.9%。
韩媒报道,韩国三大电池企业 2024 年第四季度营业亏损合计达 8000 亿韩元,SK On 全年累计亏损 1.127 万亿韩元。美国政策风向转变,特朗普废除电动汽车 “强制令”,有意取消购车补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面临变动,暂停资金支出,进一步加剧市场担忧,严重威胁日韩电池厂商利益。
海外扩张: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欧美市场遇冷,但因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依旧吸引着各国电池厂商。中国电池厂商加速 “出海”,2024 年我国锂电池出口 39.1 亿个,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 200 万辆。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授权与美国车企合作,并在欧洲加速布局工厂;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众多中国企业也纷纷海外建厂。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在欧洲布局较早,在北美借《通胀削减法案》与主机厂合建多座电池工厂。
然而,海外扩张并非坦途。欧盟《新电池法》设门槛,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存不确定性,欧美电动汽车需求下滑,都给电池厂商带来难题。
发力前沿与储能,布局未来赛道
面对市场变化,各大电池厂商积极求变。在前沿技术领域,全固态电池成为焦点。韩国 SK On、LG 新能源、三星 SDI,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企业,以及日本丰田、松下等纷纷布局,计划在未来几年实现量产或小批量生产。
储能电池也成为新增长点。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斩获多个储能订单,LG 新能源、三星 SDI 等韩国厂商的储能电池营收增长明显。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在储能领域抢占先机。
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风云变幻,展示了行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凭借国内市场支撑、技术创新和海外布局,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日韩企业则需应对欧美市场挑战,通过技术革新和战略调整寻找新出路。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仍充满变数 。
综合整理自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