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东方港湾展览] , 进入 2026宁波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市场展览会
首页 > 头条 > 行业 > 文章详情
裁员潮席卷!全球超13万汽车人将失业
56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零部件供应商,均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以期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裁员成为降本增效的直接手段。近一年来,奔驰、奥迪、大众、福特、日产等知名车企相继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其中整车厂的裁员人数已超过10万人。与此同时,领先的供应商巨头也启动了裁员计划,仅采埃孚和博世两大巨头的裁员总数便高达3万人

10月22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实施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其中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的补偿金。

早在今年3月,便有消息传出,梅赛德斯管理层将在4月给所有员工发信,鼓励员工自愿离职。遣散费方案主要针对工程师、行政、IT领域的员工,并于4月正式启动。彼时,奔驰首席执行官奥拉・卡列尼乌斯(Ola Källenius)表示,希望这份优厚的离职补偿能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官方希望到2027年,通过外包决策、不填补空缺职位以及遣散费等方式,每年节省大约50亿欧元。

10月3日,据法国媒体《L'Informe》报道,法国车企雷诺集团正研究一项大型自愿离职计划,预计裁员3000人。据内部人士透露,这项计划由雷诺今年7月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普罗沃(François Provost)提出,代号为“箭”(Arrow),目标是减少公司15%的薪资支出,主要涉及人力资源、财务和市场部门,旨在“减轻支持部门负担”。裁员计划将以“自愿离职”为主导,涉及雷诺法国总部及全球分支机构。

雷诺发言人对此回应称,公司内部确实在讨论简化结构、提高执行效率等议题,主要是为了优化固定成本支出,但目前尚未作出任何决定,也没有可以公开的裁员数字和方案。

另一大美国汽车巨头福特也在9月宣布了在欧洲的裁员计划。9月16日,福特确认将于明年1月起把德国科隆电动车工厂由两班制调整为单班制,并计划在该厂电动车相关岗位裁减最多1000人,主要通过自愿离职与买断方式执行。此次科隆工厂的裁员,是福特2024年11月官宣的欧洲大规模裁员计划的一部分。当时福特宣布,计划到2027年底在欧洲裁员4000人,包括在德国裁员2900人,在英国裁员800人,在其他欧洲国家裁员300人。其中,在德国的裁员主要集中在科隆工厂。对于此次裁员,福特表示,公司正持续评估产量,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大众的裁员计划最为庞大。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集团表示,约2万名员工将在2030年前自愿离职。其实早在2024年12月,大众品牌管理层和工会代表便达成协议,计划在2030年前在德国裁员超过3.5万人,同时削减本土工厂产能。按照规划,此举将为集团每年节省15亿欧元劳动力成本。

同时,大众集团的其他品牌奥迪和保时捷也在裁员以降低成本。今年3月,奥迪宣布计划在2029年年底前裁员7500人;同月,保时捷宣布在已宣布的1900人基础上,将进一步裁员2000人,此次裁员将在2029年前完成。

此外,今年5月,沃尔沃汽车也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涉及约3000名员工。同月,随着业绩持续恶化,日产汽车决定在全球追加裁员。5月13日,日产发布的经营重建计划显示,截至2027财年,公司将把汽车生产工厂从17家削减至10家,包含此前宣布的裁员9000人在内,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万人。

受整车厂商缩减规模的冲击,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亦未能在这轮产业收缩中独善其身。

9月25日,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宣布,到2030年底将进一步削减约1.3万个岗位。加上2024年已公布的9000人裁员计划,博世累计裁员规模将达2.2万人。

10月1日,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也宣布裁员7600人。这一数字虽比最初计划的裁掉E部门的1.1万—1.4万人有所降低,但整体裁员规模依然惊人。同时,采埃孚还宣布将在全公司范围内执行进一步的降本举措,包括推迟加薪计划、暂停分级员工的薪资审查、减少7%的工作时间(降薪)等。预计到2027年,这些措施能为公司带来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1亿元)的成本削减。

如今,裁员潮已从主机厂蔓延至整个供应链。综合来看,当前汽车行业的裁员潮是由电动化转型、市场竞争、成本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这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度调整态势。车企及供应商通过裁员手段降低成本,以筹集转型所需资金,然而此举也带来了员工安置和社会稳定等难题。未来,行业将加速分化,那些具备技术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及市场适应性的企业有望在激励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来源:聚汽观察综合自网络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