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东方港湾展览] , 进入 2026宁波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市场展览会
首页 > 头条 > 行业 > 文章详情
应对差异化市场需求 油电共进渐成汽车行业共识
91

“9月,乘用车国内销量229.9万辆,环比增长14.5%,同比增长11.2%。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10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6.4%。截至9月底,燃油车销量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1-9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704.4万辆,同比增长13.3%。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814.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13.6万辆,同比增长1.7%。”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数据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之下,内燃机技术并未停下脚步,持续挑战热效率的极限,燃油车的市场依然可观,且在多家品牌集体发力的攻势下,呈现回暖趋势。面对全球汽车市场差异化需求,油电共进渐成汽车行业共识。

传统车企的转型策略印证了“油电并行”的行业共识。在电动化转型迟缓、燃油车大幅降价也止不住销量下滑的背景下,豪华品牌正在进行战略转向。今年3月,保时捷调整其到2030年实现80%的车型电动化的目标,将根据市场灵活调整。奥迪近日宣布撤回早前制定的2033年全面电动化目标,奔驰明确表示需对原定2030年的全面电动化目标进行修正,宝马CEO齐普策此前也表态“全面电动化不现实”。这些策略体现了高端燃油车对品牌溢价和机械情怀的依赖,也展示了电动化进程的循序渐进。

不只跨国车企,在纯电领域跑出先发优势的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加码增混市场产品布局。近两年,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入局增程混动市场,如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加速混动化进程,形成了“油电双轨”的竞争格局。

目前,市场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在一二线城市,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过60%,但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由于充电设施不足,燃油车仍然是刚需。在特定地区如东北,油车的稳定性和高效的能源补给能力仍是不可或缺的需求。另外,从出口的角度考虑,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充电设施尚不完善。这种结构性差异决定了燃油车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燃油车产品力的进化也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过去一段时间,传统燃油车电子电气架构“各自为战”,难以支撑复杂的智能化功能,而如今,智能化风潮已席卷汽车行业,燃油车跟上智能化步伐成为趋势,不少跨国车企已向华为等国内供应商寻求合作,积极拥抱新技术,这也使得燃油车的相关短板不断补齐。

车企战略转向的背后,不仅有对销量的考量,还有由于纯电车型目前尚处于利润微薄的阶段,不少车企在该业务板块深陷亏损的原因。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过去许多车企盲目追求电动化速度,制定激进的电动化转型目标;随着市场发展和竞争加剧,车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的理性发展模式。

基于对多重现实因素的考量,以尽可能灵活且稳定的方式提供差异化产品组合,兼顾纯电动、插电混动、内燃机车型,成为车企的普遍选择。

另外,油电共进在政策层面也有所体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曾表示,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同时,同步推进内燃机技术发展。同时,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6-2027年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新规,以技术门槛升级的方式,为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划定了新的赛道规则。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全面取消减免”,而是通过将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要求从原来的43公里提升至100公里,幅度超过一倍。这不仅直接牵动着消费者的购车成本神经,更将车企推向了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关口,压缩低续航插混车型的市场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这将引导市场向更优质的长续航、低能耗产品集中,实现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赢。

来源:中国质量报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