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东方港湾展览] , 进入 2025杭州国际汽配展
首页 > 头条 > 行业 > 文章详情
“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新名片,中国车企主打“智价比”
359

尽管欧盟的“关税大棒”已经重重落下,但仍有不少中国车企对欧洲市场发起攻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中国汽车的“新名片”,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主打“智价比”,通过“中国智造”赢得了不少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近日,以“共享未来”为主题的长安汽车品牌欧洲发布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长安汽车旗下三大品牌9款新车亮相。在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语音控制自动泊车、露营模式自动变形等功能,让不少欧洲媒体和经销商直呼“不可思议”。一名经销商表示:“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中国汽车的认知,它们的智能化程度已经领先很多欧洲品牌。”

按计划,今年年底前,长安汽车将扩展至少10个欧洲国家市场,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到2028年在整个欧洲建立业务。未来3年,长安汽车将在欧洲市场推出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车型。产品方面,首款车型深蓝S07预计今年第二季度上市,之后还将投放8款新车,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同时,长安汽车还将组建本地化团队,推动本地化产品研发、制造等,建设销售服务网点超1000家,招聘欧洲本地员工超1000人。

小鹏汽车也在持续发力欧洲市场。前不久,小鹏汽车宣布,其成功进入波兰、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市场,旗下小鹏P7、小鹏G9、小鹏G6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启销售。在此之前,小鹏汽车已经进入挪威、丹麦、瑞典、德国、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多个国家。

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期望能够在全球化领域里做长线的准备,不以价格,而是以科技的差异化走中高端的路线,同时与更多全球合作伙伴实现共赢。面向2025年,小鹏汽车的海外业务目标是实现销量增长的翻倍,并加速布局区域研发中心和供应链体系,在全球建立超过300个销售和服务网点。

为何中国车企如此执着于欧洲市场?德国EAC欧亚咨询公司战略业务总监韦舒琪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到了将近17%~18%的份额,且欧洲代表了高端化的市场,进入门槛比较高。欧洲还集合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品牌,包含欧洲本土品牌,以及日韩品牌和美国品牌在这里共同竞争,如果能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存活下来并且不断成长,对于车企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能在欧洲获得成功,品牌力在全球市场都会得到加持。对于这个市场,中国企业势必一定要把它‘啃’下来。”

至于中国品牌在欧洲的优势,韦舒琪指出,一是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优势带来了高性价比,且中国汽车较同级别车型配置丰富;二是产品技术优势,包含电动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方面;三是品牌营销方面,中国车企已经将一些成熟的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

为了应对欧盟关税壁垒,多家中国车企正探索多种路径,推进在欧洲的本土化进程。例如,去年4月,奇瑞与西班牙汽车公司EV MOTORS签署合作协议,以“奇瑞技术+EBRO品牌”为核心,共同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打造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据悉,EBRO为西班牙传奇汽车品牌,后被EV MOTORS收购。去年11月,奇瑞与EV 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下线。这不仅使奇瑞成为第一家在欧洲生产汽车的中国车企,开创了中国车企以技术输出方角色参与欧洲本土品牌复兴的先例,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相比之下,比亚迪选择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独资建厂。其中,匈牙利工厂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正式运营,年产能35万辆,生产纯电及插混车型。土耳其工厂则将于2026年底开始运营,年产能15万辆。基于土耳其和欧盟的关税同盟协议,在土耳其生产的比亚迪车辆入欧无须缴纳关税。据彭博社日前报道,奇瑞将在土耳其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工厂。此外,上汽集团也有意在欧洲建厂。

零跑汽车则通过合作伙伴Stellantis集团的欧洲工厂来实现本土化生产。据路透社报道,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计划向西班牙一家工厂投资2亿美元,于2026年在该公司大规模生产零跑B10纯电SUV。除了零跑B10,零跑国际已开始在波兰的一家工厂生产零跑T03。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化生产可能是未来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一条主要路径。就像此前日本车企进入欧美市场时也是在当地建了很多工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得到当地政府部门认可,且有了当地人的参与,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地市场需求。”

此外,德国媒体近日报道称,从今年6月开始,麦格纳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工厂将开始组装小鹏和广汽的车型,采用SKD(半散件组装)模式,从而规避关税,降低成本。对此,小鹏汽车方面日前回应道:“不掌握相关信息”。虽然麦格纳为中国车企代工一事暂未明确,但与自建工厂一样,借由第三方代工也是规避关税的路径之一,未知后续是否会有新的进展。

来源:中国汽车报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