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京东汽车正式对外宣布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三方联合研发的新能源“国民好车”将于11月9日正式发布,并在11月11日开售。
10月20日,京东在车辆预约界面更新了核心车身数据,从“无惧撞击断电”的新国标机械式半隐藏门把手到高强度笼式车身,一系列硬核配置引发行业关注。而比产品本身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电商+车企+电池巨头”的跨界合作,正以全新的购车及售后模式,悄然重塑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格局。
京东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早已绵延十余年,从早期的汽车用品线上销售,到确立“京东汽车”业务线、收购配件电商平台,再到推出“京东京车会”并升级为“京东养车”,其在汽车后市场的根基不断夯实。
如今,京东养车已构建起涵盖超2200家自营门店、超4.6万家合作门店、100余家技术中心及10万认证技师的庞大服务网络,累计服务超300万新能源用户,形成了从配件供应到线下养护的完整后市场服务能力,这也为其跨界造车后的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三方合作中,京东的核心优势不仅在于前端的用户数据与销售渠道,更在于后端成熟的后市场服务体系。根据合作规划,广汽集团负责整车研发制造,宁德时代提供换电解决方案,而京东作为零售及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将充分发挥在用户洞察及线上线下全渠道汽车消费与服务方面的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新车将打破传统“裸车销售”模式,推出车衣定制、车品配装等一体化套餐,实现“买车像买手机一样便捷”,这种模式的革新正从消费端反向推动汽车后市场的升级。
对于汽车后市场而言,京东造车带来的第一个显著改变,是服务闭环的全面打通。过去,购车与售后往往处于割裂状态,消费者提车后需自行对接养护资源,面临服务标准不一、价格不透明等痛点。而京东将购车、定制配装与终身养护深度绑定,用户从线上下单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凭借海量用户数据,京东可精准推送个性化养护建议,结合遍布全国的门店网络,实现“提车即享专属服务”,彻底终结了后市场“碎片化服务”的现状。
其次,京东模式将推动后市场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前置”。传统后市场多以车辆出现故障或达到保养周期为服务起点,而京东通过C2M模式深度参与整车研发,可提前将后市场服务需求融入产品设计环节。例如,针对新车的专属定制套餐,京东可联合配件供应商提前备货,实现“提车即配装”;依托车辆行驶数据的实时监测,可主动提醒用户进行预防性养护,将服务从“事后维修”升级为“事前预判”,大幅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重构了后市场的服务逻辑。
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模式将加速后市场供应链的“柔性化”与“定制化”转型。新车推出的个性化套餐需求,将倒逼汽配供应商打破标准化生产的固有模式,转向小批量、多品类的柔性生产。京东凭借自身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可搭建连接主机厂、配件商与终端门店的数字化桥梁,实现配件的精准匹配与高效配送,解决传统后市场配件库存积压、适配性差等问题。
京东用十余年时间在汽车后市场的深耕,如今正通过造车构建“买、配、养、用、换”的一站式汽车消费生态,对于汽车后市场而言,这场跨界融合带来的不仅是竞争格局的改变,更是服务模式、供应链体系与行业标准的全面革新。科技巨头与传统车企的深度融合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