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东方港湾展览] , 进入 2025宁波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市场展览会
首页 > 头条 > 行业 > 文章详情
上半年全球车市扫描:中国领涨,俄罗斯“掉队”
346

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实现温和增长。在多个主要经济体,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产销数据持续向好。其中,作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首次双双突破15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市场也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相比之下,受多重因素影响,俄罗斯汽车销量大跌。

虽然整体实现增长,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全球车市下半年的增长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

以旧换新拉动消费 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4万辆和29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5%和8.1%,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3.8%。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首次双超15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中汽协方面指出,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44.3%。

另外,汽车出口量仍保持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从企业角度来看,上半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47.2万辆,同比增长1.3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乘用车市场,中国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5%,达到927万辆,市占率为68.5%,较上年同期上升6.6个百分点。“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等,将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持续增长。”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接下来需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政策引领与监督,助力行业健康平稳运行。

日本

国内销量回暖 出口“压力山大”

根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JADA)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达到234.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0.2%。这与去年由于认证造假丑闻导致供应受限,同期基数相对较低有关。随着造假丑闻影响趋弱,包括大发在内的车企销量恢复正增长。从类别来看,今年上半年,登记普通汽车牌照的新车销量为150万辆,同比增长7.3%;微型车(排量660cc以下)销量为84.5万辆,同比增长15.9%。

至于车企表现,丰田在本土市场可谓遥遥领先。其中,丰田品牌上半年销量为72.4万辆,同比增长13.8%;雷克萨斯品牌销量为4.4万辆,同比下滑3.4%。三菱、马自达、大发、斯巴鲁、五十铃等也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铃木销量则为37.7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相比之下,本田上半年销量为32万辆,同比下滑6.5%;日产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滑10.3%,跌幅较为显眼。目前,在新任掌门人的领导下,陷入困境的日产正在推进深度重组。另一家出现10.7%跌幅的车企是商用车企业三菱扶桑,其正在与日野推进合并,双方将联合组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并计划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日本汽车出口的影响开始显现。日本财务省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受美国汽车、钢铝关税政策影响,今年5月,日本出口额时隔8个月首次下降,为8.135万亿日元。当月,日本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大降11.1%,至1.514万亿日元,连续两个月下降。其中,整车、汽车部件的出口额降幅分别达24.7%和19%。由于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约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1/3,美国对汽车类产品加征25%关税对日本出口影响巨大。

印度

市场稳定增长 关税阴影笼罩

印度汽车经销商联合会(FADA)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印度乘用车销量为29.77万辆,同比增长2.45%;商用车销量为7.3万辆,同比增长6.6%。

FADA方面指出:“强降雨和市场流动性紧张影响了到店量和转化率,不过高额激励计划和新增订单对部分车型形成支撑。部分经销商表示,一些乘用车厂商为达成销量目标引入了强制开票程序,例如自动批发扣款,导致库存天数达到约55天。总而言之,6月印度乘用车市场表现稳定。”

数据显示,上半年印度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07万辆,较去年同期的201.87万辆增长2.5%。具体到车企,玛鲁蒂铃木、马恒达、现代汽车、塔塔、丰田、起亚、斯柯达等排名较为靠前。

以6月印度乘用车市场为例,玛鲁蒂铃木的销量为11.65万辆,市占率39.15%;马恒达销量为4.1万辆,市占率13.74%;现代汽车销量为3.8万辆,市占率12.87%;塔塔汽车销量为3.49万辆,市占率11.73%;丰田销量为2.25万辆,市占率7.57%;起亚销量为1.8万辆,市占率6.05%。可以看到,上述6家企业是印度乘用车市场的主要“玩家”,月销量均过万辆。

对于下半年市场展望,FADA指出,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以及美国关税措施可能产生溢出效应,需要警惕供应链管理风险,或对消费者信心造成影响。此外,稀土材料供应问题导致零部件生产受阻,或进一步制约供应和零售量。

据悉,针对美国提高汽车关税,印度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印度政府表示,美国对进口乘用车、轻型卡车及某些汽车零部件加征的25%关税属于贸易限制措施,并对印度出口造成了影响。

美国

购买力提前透支 关税影响初显现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美国汽车市场呈增长态势,销量达到457万辆,同比增长6%。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消费者担心特朗普政府的汽车关税政策生效引发涨价潮,因而提前抢购,透支了购买力。与此同时,由于担心特朗普取消电动汽车联邦税收抵免,不少美国消费者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提前购买电动汽车。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时隔14个月首次下滑;从5月开始,美国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

美国对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关税的影响开始显现。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新车销量为126万辆,同比下降5.6%,尤其是那些进口比例相对较高的日系及欧系品牌,例如Stellantis集团、日产、斯巴鲁、三菱汽车、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宝马等销量出现显著下降。相比之下,福特依然实现了11%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推出的员工价优惠购车举措。通用汽车则出现了3.8%的下滑。

可以看到,随着抢购潮趋于平息,市场开始转冷。另外,由于抢购和生产调整的影响,美国新车库存已从3月底的大约300万辆,降至5月底的略低于250万辆。

另外,由于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导致成本上升,部分车企已经选择上调在美新车售价。例如,斯巴鲁美国公司于今年5月宣布,对旗下多款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旨在抵消上升的成本。此外,三菱汽车从6月起,丰田汽车从7月起均上调在美国的售价。可以预见,汽车关税政策的影响将在下半年进一步显现。

近日,J.D. Power和GlobalData在一份联合报告中指出,6月美国市场上新车零售平均交易价格预计为46233美元,同比上涨3.1%。当前关税水平平均使每辆车的制造成本增加约4275美元,具体影响取决于生产地。“这反映了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也让一部分寻找实惠车型的消费者选择观望。”J.D. Power数据与分析部总裁托马斯·金表示。

巴西

产销数据亮眼 出口强势增长

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的汽车业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巴西整体汽车销量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4.8%。除了销售,汽车生产和出口领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中,产量达到123万辆,同比增长逾8%;出口量达26.41万辆,同比大涨逾60%,主要销往拉美地区的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家。强劲的出口增长势头为巴西汽车产业注入动力,不少跨国车企将巴西工厂定位为拉美地区的生产枢纽。

从品牌表现来看,今年6月,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菲亚特品牌依然稳居第一,销量接近4.2万辆,同比增长9%。大众品牌以3.7万辆紧随其后,同比增长25%。排在其后的雪佛兰、现代及丰田品牌销量则均出现两位数下滑,面临较大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巴西市场逐步推动电动化,以及环保政策的实施,纯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动车逐步被消费者接受,尽管基数仍小,但同比增速显著。比亚迪成为一大亮点,6月在巴西售出8163辆,在整体品牌榜中位居第九。随着比亚迪宋Plus、海豚Mini等车型热销,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巴西累计销量突破5万辆。就在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了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

目前在巴西,乙醇汽车较为普及,而巴西及南美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为该国发展电动汽车提供了有利条件,不断吸引新的投资。除了比亚迪外,广汽集团也于今年5月宣布进军巴西市场,称其混动及电动车型有望获得当地市场认可,从而为2026年底前启动巴西建厂计划奠定基础。为此,广汽集团将在巴西投资13亿美元,推进本土化生产,并将在巴西设立研发中心,将广汽研发体系全面导入巴西。另外,长城汽车巴西工厂也计划今年7月投产。吉利和雷诺则于今年2月签署协议,扩大双方在巴西生产和销售零排放和低排放车辆的战略合作。

欧洲

电动车市回暖 中国品牌突围

截至目前,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尚未公布上半年整个欧洲市场的新车销量数据,但有1~5月的数据做参考,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ACEA数据显示,今年1~5月,欧洲乘用车销量为557万辆,同比微增0.1%。出现增长和下滑的欧洲国家大约各占一半。

从动力类型来看,汽油车和柴油车销量分别为156.7万辆、46.3万辆,分别同比下滑21.1%和26.2%。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插混车、油电混动车销量分别为95万辆、47.3万辆、196.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7.8%、17.6%、18.6%。可以看出,在欧洲,电气化车型越来越受追捧,尤其是油电混动车占据第一大市场,而纯电动汽车和插混车合计占到整体市场的25.6%。

再看部分国家公布的6月及上半年销量数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英国新车销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6.7%,连续第二个月实现增长。另外,今年上半年,英国纯电动车销量达到22.5万辆,同比大涨34.6%。“英国新车市场连续两个月增长是积极信号,电动汽车的优异表现同样令人鼓舞。”SMMT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表示。

至于德国,6月新车销量为25.6万辆,同比下滑13.8%;上半年为140万辆,同比下滑4.7%。尤其是特斯拉表现疲软,上半年在德国售出8890辆,同比锐减58.2%。相比之下,比亚迪展现强劲上升势头,上半年在德国售出6323辆,同比激增近5倍。另外,法国6月新车销量同比下滑6.7%,至17万辆;上半年累计下滑7.9%,为84.2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品牌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推进本土化在欧洲市场实现突围。Dataforce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激增85%,突破6万辆大关。这一强劲增长使得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市占率达到5.4%,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去年同期为3%。市占率的不断攀升,也显示出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当前,中国车企正在加速开拓欧洲市场。近日有消息传出,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目前正在评估潜在的工厂选址,以更好地支撑未来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俄罗斯

市场大幅萎缩 中国品牌受创

受汇率波动、贷款利率上升、汽车进口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总部位于莫斯科的欧洲商业协会(AEB)汽车制造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俄罗斯汽车总销量为54.4万辆,同比下降27%。从月度变化来看,今年2~6月,俄罗斯汽车销量连续5个月出现两位数跌幅。

“2025 年上半年的结果与预期一致,并不令人意外。新车销量大跌27%,直观地反映了行业面临的挑战。”AEB汽车制造商委员会主席卡利特谢夫说,“我们认为有必要下调2025年销量预期,预计全年销量为将同比下降24%,至12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汽车进口政策在初期应对制裁而放宽之后,如今开始大幅收紧,以推动外国车企本土化生产。卡利特谢夫指出,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本土生产的汽车占总销量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5%升至56%。他认为,市场已显露出企稳的迹象,6月销量仅略低于5月。“展望未来,若能获得政策支持,市场有望复苏。在此背景下,我们强烈支持工业和贸易部关于重启‘第一辆车’和‘家庭车’等刺激需求的计划。我们还预计,基准利率小幅下调将有助于市场企稳,后续进一步下调可能会强化积极势头。”

从车企情况来看,此前多个欧美日韩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品牌迅速补位,形成了俄罗斯本土品牌和中国品牌各占据俄罗斯车市“半壁江山”的局面。而今,在俄罗斯整体车市萎缩的大背景下,中国车企自然也受到冲击。根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上半年中国车企在俄共售出29.16万辆新车,同比下滑30%,市占率接近55%,而此前一度达到60%。销量下滑部分原因是受到俄罗斯汽车进口政策收紧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乘用车出口大跌。哈弗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上半年销量约为6.4万辆。其次是奇瑞、吉利、长安、捷途等品牌。

来源:中国汽车报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