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东方港湾展览] , 进入 2026宁波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市场展览会
首页 > 头条 > 展会 > 文章详情
供应链“去中国化”冲击下,汽配企业的突围密码在这里
272

近期,美国汽车行业供应链调整引发全球关注:通用汽车要求其数千家供应商在2027年前停止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特斯拉也计划在未来1-2年内实现美国本土生产车型供应链"去中国化"。这一系列举措,给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此次美国车企供应链“去中国化”的直接动因,源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提供的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该法案明确规定,2024年起含“受关注外国实体”生产元件的电池组件将无法享受全额补贴,2025年起车辆不能含有在外国敏感实体提取加工的电池关键原材料,否则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叠加美国对中国电动车相关产品的高额关税,以及中国对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稀土设备及原辅料、中重稀土、超硬材料等关键战略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多重因素共同迫使特斯拉、通用等企业启动供应链区域化调整。这种政策驱动下的调整,本质是企业在合规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尽管政策导向明确,美国车企的“去中国化”调整并非易事。中国供应链经过数十年发展,已深度嵌入全球汽车生产各环节,全球90%以上的汽车都离不开中国零部件支撑。强行替换中国零部件,意味着车企需承担设备改造、供应商培育、物流重构等多重成本,而北美本土供应链在成熟度、效率与成本控制上,短期内难以实现无缝替代。瑞银集团的研究报告显示,若将电池供应链完全移出中国,电动汽车生产成本可能飙升42%。这种现实差距,也为中国企业转型突围留出了充足空间。

面对供应链重构浪潮,中国零部件企业并未陷入被动,而是通过海外建厂、技术升级等多维策略主动破局。宁德时代、拓普集团等头部企业已在墨西哥、泰国等地投资建厂,以“中国技术+本地生产”模式契合区域政策要求,这种“曲线供应”策略,既规避了政策壁垒,又保留了企业的技术与客户优势。同时,行业加速从代工制造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在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持续突破,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国零部件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并深化与比亚迪、长安等本土自主品牌的合作。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全球纯电车型销量斩获58.25万辆,远超特斯拉49.71万辆的同期销量,本土车企的崛起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内需支撑。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布局,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调整带来的冲击。

单一市场的政策调整,正在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摆脱对特定区域的依赖,通过拓展多元海外市场、深化技术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布局,这也为专业展会平台发挥资源整合作用创造了重要契机。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地,宁波已经形成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体系,拥有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5000余家,培育了拓普集团、均胜电子、宁波华翔、继峰股份等多家入选全球供应链百强的企业及50余家上市公司。

CAPAFAIR宁波国际汽配展深耕区域产业根基,依托宁波港口城市的区位优势及长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协同效应,搭建起对接优质源头供应商、甄选高性价比产品、洞察行业趋势的专业商展平台。无论是传统优势零部件企业,还是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的创新企业,都能通过展会实现产品展示、技术交流、商务对接的全方位需求,彰显中国汽配产业的整体实力。

面对供应链重构带来的市场变化,CAPAFAIR宁波国际汽配展精准把握行业需求,致力于为中国零部件企业搭建多元化、高质量的全球合作桥梁,展会汇聚来自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采购商资源,打破单一市场依赖,帮助企业开拓新兴海外增量市场。

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重构是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其最终形态将取决于政策导向、技术突破与市场选择的动态平衡。但可以确定的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零部件企业,不会因单一市场的调整而失去竞争力,反而将在适应变化、突破瓶颈中,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发展格局。这场供应链的“重构之战”,终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